关于司马懿的成语故事
关于司马懿的成语故事,司马懿是一个很聪明的历史人物,关于他有很多个经典故事,你都知道哪几个故事,下面小编整理关于司马懿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关于司马懿的成语故事1
装病拒曹
曹操当时刚打败袁绍不久,急需人才,听说司马懿很有才干,便征聘他出来做官。司马懿得知消息后,觉得曹操是宦官之后,不愿意屈节侍奉他。但他又不敢公开拒绝曹操,便假说自己患有风痹病,起居不便。曹操怀疑司马懿是有意推诿,秘密派人在夜间查看。司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夜静更深时,那人潜入司马懿卧室,然见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那人仍不放心,拔刀向司马懿挥去。眼见利刀夺命,司马懿只是睁大眼睛看着那人,身体依然坚卧不动。那人这才相信司马懿果真得了风痹病,收起佩刀,回去禀报了曹操。曹操当了丞相急于网罗人才,就又想起了司马懿,决定再次征聘他。他对使者说,如果司马懿再不应召,就把他抓起来。司马懿知道,曹操虽然爱才,但对恃才傲物、不肯亲附自己的人,却是不能容忍的。司马懿害怕被杀,只得乖乖离家应召。
鹰视狼顾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曹叡览毕,大惊失色,急问群臣。太尉华歆奏曰:“司马懿上表乞守雍、凉,正为此也。先时太祖武皇帝尝谓臣曰: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今日反情已萌,可速诛之。”王朗奏曰:“司马懿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有大志;若不早除,久必为祸。”
关于司马懿的成语故事2
尸居余气:像死尸般的躺着,尚存留一口气。指人行将死亡。亦形容人暮气沉沉,庸庸碌碌而无所作为。 《晋书·宣帝纪》:“ 司马公(懿)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
与司马懿有关的典故和成语尸居余气:像死尸般的躺着,尚存留一口气。指人行将死亡。亦形容人暮气沉沉,庸庸碌碌而无所作为。 晋书
与司马懿相关的歇后语和成语有哪些?歇后语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司马懿收诸葛亮的礼———脸憨皮厚 成语 三马同槽:sān mǎ。
与司马懿相关的成语一日千里 yī rì qiān lǐ [释义] 一天前进一千里。形容发展极快。 [语出] 。
写出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司马懿父子有关的4个成语和典故!乐不思蜀 语出刘禅:此间乐 不思蜀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指司马昭要篡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语出。
与司马懿有关的典故和成语 失街亭中的【徒有虚名】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原文: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
司马懿的主要典故1、装病拒曹 曹操当时刚打败袁绍不久,急需人才,听说司马懿很有才干,便征聘他出来做官。司马懿得知消息。
与司马懿相关的成语有哪些?三马同槽 sān mǎ tóng cáo: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徒有虚。
写出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司马懿父子有关的4个成语或典故诸葛亮:三顾茅庐、空城计。 司马懿:空城计 具体百度百科
有关司马懿的成语三马同槽 ; 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和司马懿相关的成语三马同槽 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关于司马懿的成语故事3
司马懿经典的故事有:《司马懿受遗二主,佐命三朝》、《司马懿征讨孟达,智取上庸》、《祁山之胜,地位日隆》、《辽东大战,巧夺襄平》、《两虎相争,夺取政权》。
1、司马懿受遗二主,佐命三朝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后,曹操败北,势力减弱。孙权势力达到交州地区,刘备也乘机占有包括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皆在今湖南境内)的.荆州江南部分。孙权和刘备的势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已逐渐形成。
2、司马懿征讨孟达,智取上庸由西蜀投降曹魏的孟达,于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年),在上庸(今湖北竹山县)发动叛乱,弃魏投蜀。孟达自认为宛城距离上庸一千二百里,地势险要,司马懿一时无法赶到上庸。可是当孟达刚起事八天,司马懿就亲率大军赶到上庸,兵临城下。司马懿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呢?原因是孟达平素与魏兴太守申仪不和,申仪风闻孟达与西蜀又有来往,立即报告了魏明帝。魏明帝命令司马懿监视孟达的行动。司马懿为了充分做好消灭孟达的准备工作,并尽量推迟孟达的起事时间,除了从军事上做好征讨的准备工作,他还设法麻痹迷惑孟达,使他犹豫不决,延缓起事的时间。
3、祁山之胜,地位日隆诸葛亮日夜规划实现他的夙愿,东联孙吴,北伐曹魏,统一中原,但由于东吴偷袭荆州和章武二年(222年)的彝陵之战,使双方的关系十分紧张。虽然在刘备死前双方互派使者,但东吴依旧是隶属曹魏,对西蜀抱有敌对的态度。蜀与吴的这种关系,对蜀国北伐曹魏不利,诸葛亮为了打破僵局,主动派遣邓芝出使东吴。邓芝对孙权详细分析了恢复同盟关系的好处,孙权权衡了利弊,同意与西蜀恢复联盟,断绝与曹魏的臣属关系,这样吴、蜀又结成同盟,共同对抗曹魏政权。
4、辽东大战,巧夺襄平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病死,其子曹芳即位。魏明帝在临死前委托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曹真子)辅佐朝政。曹爽与司马懿的关系,开始时还融洽,但时间一长就产生了矛盾。曹爽极力培植私党,排挤司马懿。司马懿外表上不露声色,暗中积聚力量。曹爽有五个心腹,即何晏、丁谧、邓飏、李胜和毕轨,这五人在当时号为名士。魏明帝认为他们浮夸无能,一律不用。曹爽提拔何晏、邓飏、丁谧为尚书,李胜任河南尹,毕轨当了司隶校尉。除这五人之外,大司农桓范也是曹爽的亲信,人称“智囊”。曹爽的私党为他出谋划策,削弱司马懿的实权,任用私人,控制京城内外、朝野上下。
5、两虎相争,夺取政权正始十年正月(249年),魏帝曹芳拜谒魏明帝高平陵。曹爽兄弟四人及心腹何晏、邓飏、丁谧、毕范全部随从。司马懿看到时机成熟,立刻带领两个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和三千武士,假传皇太后的旨意,关闭城门,占据武器库,派兵占领城南洛水上的浮桥,封锁曹爽等人回京的要道。同时派人占据中央各要害部门,命高柔行大将军事,占领曹爽的军营,命王观行中领军事,控制军权。
扩展资料: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