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怎么与家长沟通

时间:2024-02-22 17:35:53
老师怎么与家长沟通

老师怎么与家长沟通

老师怎么与家长沟通,面对家长,有些老师是非常害怕与其沟通的,但是与家长保持有效的沟通是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的。下面分享一篇关于老师怎么与家长沟通的相关信息。一起来看看吧!

  老师怎么与家长沟通1

1、必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的基本信息

因为家长的职业、性格、认知水平的不同,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老师可以通过走访、电访或和学生的聊天中,了解家里父母的立场,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甚至可以感觉出家庭是否和睦,什么是他们忌讳的,什么是他们喜欢的等等。这样,在和家长的沟通时,就更能知己知彼。

2、对不同的家长一定要有不同的态度

比如对于那些对孩子相对宠爱的家长,交流时,首先应该肯定他孩子的优点。在充分客观的赞扬中,家长会对你的尊重回报尊重,之后,你再委婉指出他的孩子的不足之处,这样让他接受你的观点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又比如对于那些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不管的家长,我们要不断激发家长的责任感,积极主动让他们参与到对孩子的各项教育活动中来,也必须对他们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成长带来的危害。

再比如对那些后进生的家长,我们不能总是横向比较,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家长对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主动跟我们班主任交流,配合我们的工作。

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3、可以用多种先进科学便捷有效的方式提高交流的实效性

比如家校联系通,每周一次的反馈,包括学生的近况,家庭作业,要交的费用,家长要注意的事项等等;比如班级QQ群,一般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群,可以聊下当天的作业,学生的表现,教育心得等;比如电访,学生有任何特殊表现或要请假出校门,班主任都要告知家长,当然不是随意把学生的缺点放大,更不是打小报告;比如走访,这是最有效的家校联系手段。在这种近距离的交流中,我们能及早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还有每学期的家长会,让家长之间多交流心得,谈谈自己的教育经验,也是深受家长喜欢并有很好效果的沟通方式。

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时,需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坦诚相对,有礼有节

班主任要本着诚恳的态度和家长进行交流,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他们合理有益的建议。家长都是要面子的,我们不能为了孩子一点错误,就立马让家长到学校来接受“教育”,如果方式方法不对,可能还会引发家长的反感甚至抗拒心理。只有我们先积极主动、诚心诚意去打动他的心,再循序渐进,慢慢实现教育目标。共同的坦诚,换位思考,有礼有节,才能让沟通和谐、持续。

2、天时地利人和

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一定要抓住最好的时机和地点,还要找准话题的切入点。假如是很小的问题,可以电话通知;假如是私人的问题,就绝对不能在办公室里交流;假如学生犯错比较严重,也适宜选取走廊、或人少的地方交流。话题的切入点要合适,比如学生父母,可以直接入正题,而学生的爷爷奶奶,最好能以拉家常的形式进入话题,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进行沟通。只有场合找对了,人的心情才能舒畅了,交流就顺利多了。

3、平等独立,不卑不亢

相信每位班主任都能会遇到那些蛮不讲理甚至仇视班主任的家长,在他的咄咄逼人下,许多年轻班主任会招架不住,委曲求全,甚至痛哭流涕。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大可不必发言,无须过多解释,只要我们的处理合情、合理、合法,我们不必庸人自扰,更不必低声下气,有损了教师的形象和人格。

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永无止境的技术。和家长说什么,怎样和家长说,都需教师深思熟虑。把家长说恼了,我们的德育工作就遇障碍了;把家长说通了,我们的德育工作就顺了;把家长说开心了,我们的德育工作就如虎添翼,处理学生事件将得心应手。

当然,最主要的是,教育本身就是家庭、学校、社会三维一体的,只有三方面和谐了,教育才能发展,才能进步。

  老师怎么与家长沟通2

做到不卑不亢

首先,老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做到不卑不亢,老师与家长要平等地沟通交流,不因家长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工作而有所胆怯。

要显得很专业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作为专业的知识传播者,必须要对教学内容和专业术语非常熟悉了解,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多使用专业的数学语言。

文明有礼谦和

老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尽量表现地文明有礼、谦和耐心,因为家长都不喜欢凶巴巴的老师去教自己的孩子。

表达关心孩子

教师职业要求老师必须要有爱心,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也要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甚至是喜欢和疼爱。

经常主动沟通

永远不要一味地被动接受家长的问询,因为这时候家长多是发现了问题才来找你,要经常主动地与家长沟通,最好是打电话和开家长会。

定期反馈情况

把学生的日常表现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形成学生专门的学习情况总结报告,定期把学习报告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对孩子学习能力有个合理的认识和定位。

  老师怎么与家长沟通3

在和老师沟通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两类家长

第一类家长:从来不主动和老师沟通

这类家长从来不主动和老师沟通,一方面是不知道和老师沟通什么,一方面觉得老师很忙,打扰老师不好意思。除非是老师主动联系家长,否则这类家长从不主动联系老师。

第二类家长:过于频繁的和老师沟通

这类家长太过于关注孩子的细节,每天都会和老师联系很多次,问孩子有没有好好吃饭、问孩子上课表现怎么样、问孩子有没有被同学欺负、让老师多关注自己的孩子、让老师上课提问自己的孩子,让老师给自己的孩子调座位、、、、、、总之这类家长每天都有问不完的问题,叮嘱不完的注意事项。

其实,对于老师来说,以上着两种家长,老师都不喜欢。第一种家长,老师会觉得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第二种家长,又会给老师带来额外的工作负担。

那么,家长到底该如何与老师沟通,既不让老师反感,又能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呢?

下面来看几种场景:

场景一:当家长想向老师提要求、提意见时怎么说?

举例:家长想让老师在幼儿园自由活动时,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孩子。

错误的说法:“老师,你在操场带孩子玩时,麻烦多看着点我家孩子。”

正确的说法:“老师,我担心我儿子太小,自由活动时会碰到、磕到,你能不能多留意一下他。”

建议家长把“你”开头换成“我”开头,这样就会减少很多冲突感,语气也会柔和很多。当用我开头时,我们传达的是我作为家长是第一责任人,我是来寻求合作,共同帮助孩子的,而不是来指责命令老师的。

场景二:当孩子在校犯错、闯祸,老师找家长时谈话时,家长该怎么说?

举例:老师打电话告诉家长,孩子在校不遵守纪律,和同学打架。

错误的说法:“老师,打架?怎么可能,我家孩子可胆小了,而且在家可乖了,一定是哪里误会了。”或者“老师,抱歉,给您添麻烦了,回家我一定好好教训那小子。”

正确的说法:“老师,您能不能和我具体说说事情的整个过程。”

当我们了解了孩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当我们知道细节后,也许就能明白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这样我们也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处理孩子的打架事件,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回家揍孩子一顿。

场景三:当家长想表达和老师的不同意见时,该怎么说?

举例:老师让家长每天晚上自己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并签字。家长有不同意见。

错误的说法:“我们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是为了啥?如果作业都要家长检查,那孩子都没有必要上学了,自己在家教就行了。”

正确的说法:“老师,孩子现在已经高年级了,课程有一定的深度,我们有些家长文化程度不高,确实检查不了孩子作业的对错,你看,能不能我们家长只监督孩子做完没做完,你在学校再检查一下他们做的对不对?或者能不能每天把作业的标准答案发到群里,以便我们家长改作业时参考?”

每个人的立场、观点都不一样,这很正常。当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同,也很正常,并没有谁对谁错之分。因此,家长完全没有必要充满火药味的去质问老师。

在提不同意见时,要注重表达事实(有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检查不了孩子作业的对错),而不是观点(检查作业应该是老师的事,不应该推给家长),当我们所表达的事实足够清晰,准确时,老师也会重新考虑。

家长与老师沟通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时间

老师也很忙,除了给学生上课外,还有许多其他上级布置的任务要完成。家长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什么时候找老师就什么时候找。

有的老师喜欢微信沟通、有的老师喜欢电话沟通、有的老师喜欢面对面沟通。家长可以提前问问老师,看老师希望家长今后怎样和她保持联系。

老师也是普通人,也有上下班和周末,每晚也要给孩子辅导作业。作为家长,我们也要体谅老师。

和老师沟通时,应注意时间。尽量避免占用老师的休息时间。比如,如果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晚上9:30以后和周末尽量不要打扰老师。

了解老师的沟通方式和工作时间后,有重要事情时就知道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最容易找到老师,而且也不会令人反感。

2、沟通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和老师谈论孩子教育问题之前,家长最好做一些准备:

孩子的主要问题:用具体例子说明。

最好用5W1H模式,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见老师的目的:要解决孩子的什么问题。

是就某一问题寻求帮助,还是向老师澄清疑问,不要见到老师东一头西一头,说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和老师沟通后的及时反馈也很重要

这一点常常被家长忽略。和老师沟通时,特别是老师给予建议的,事后要及时向老师反馈。

主要反馈以下三点:

根据上次讨论的结果,我做了什么。孩子出现了哪些变化?我的反思和感悟是什么?同时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怎样配合。老师和家长从来都不是对立面,孩子的教育也不止是老师的责任,只有家长和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多沟通、多交流、共同努力,孩子的教育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老师怎么与家长沟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