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生代闪辞还是加薪
职场新生代闪辞还是加薪,职场的生活充满了竞争,在职场中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在职场上不能耍小聪明,做事游刃有余是工作能力强的表现,在职场上,职场新生代闪辞还是加薪是很重要的。
职场新生代闪辞还是加薪1
现象 “90后”爱“闪辞”
日前,由北京市教委联合北大、清华等发布的《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引起了广泛热议。报告显示:在毕业后短短三年内,变动工作达两次以上的受访者占了57%,其中,变动工作达三次以上的占32%。而根据本次调查,影响受访者做出工作变动决定的三个最主要因素是:工资待遇、人际环境和工作地点。
前程无忧2020年和2021年应届生调研报告也显示最近两年,在入职后一年内离职的应届生比例均超过7成,并且在2021年的调查中,6个月内就离职的应届生比例进一步上升,已超过了5成。
“闪辞”现象之所以饱受非议,大背景是企业培训应届生的成本在逐年上升。在企业感叹“入不敷出”之余,我们也能看到,“新生代”员工爱玩“闪辞”往往是因为他们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工作,但同时又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不够清晰;“新生代”员工常常觉得自己手头的工作不好,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可谓既具有个性又缺乏主见。
分析 “闪辞族”的烦恼
网友“迷茫2号”是一名重点大学毕业的硕士生,他的烦恼具有一定代表性:“在我的试用期快结束时,领导找我谈话,婉转地表达了辞退我的意思,还给我总结了几点理由:1. 不够自信,不敢大胆表达,不懂的事情不敢问,导致最后交给客户的东西出错;2. 办事粗心,工作中有较多瑕疵;3. 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没动力没激情;4. 对行业缺乏悟性,也不主动去反思总结与提高;5. 为人处事不机灵,容易说错话。我当时头脑里就一片空白,接下来我该怎么办?我从重点大学本科念到重点大学硕士,一直都是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如今有何颜面面对家人、同学与朋友啊!”
从这个案例我们能看到许多信息。首先,一个令人不可忽视的.事实是,“闪辞”不一定是新人主动请辞。其次,这个案例中有两点是很可贵的:一方面,领导在表达辞退意愿时给出了理由,而这几条其实也是很多大学毕业生所缺乏的“职场基因”;另一方面,面对极具个性但又缺乏主见的“新生代”员工,也需要企业拿出具有针对性且个性化的管理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生活,进而增加职业责任感和企业认同感。这也有利于企业控制招聘大学生的成本。
支招 “闪辞族”华丽转身“加薪style”
第一招,找到属于你的方向,是赢得高薪的第一步。处于职业起步阶段的职场新人,往往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但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此时,需要通过工作实践来增进自我了解,看看有什么工作是能让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的、什么工作是让自己觉得有成就感的……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定位,才能让自己的就业力、竞争力尽早进入积累阶段,实现快速成长。
第二招,积累实力,搭建通向高薪的“阶梯”。曾经有一首名为《听袁惟仁弹吉他》的流行歌曲倍受年轻人的青睐,歌曲内容说的是袁惟仁在音乐创作之上的艰辛付出,在出名前写了几百首无人问津的歌,直到很久之后才等来了成功。职场新人在找到自己的方向后,需要花时间和精力一点点积累实力,而非蜻蜓点水般地对任何工作都浅尝辄止,这样难以在一个专业方向上有正向积累。建议职场新人给自己足时间和空间来培养内生涯的成长,而非过多要求薪资、环境等外生涯条件。
第二招,“时刻准备着”,抓住得高薪的机遇。除了做好技能储备外,职场新人在心理上一定要有“接手大任务”的准备,而不是一副“可有可无”的状态。我们发现有接近半数的客户在做职业规划咨询时,并非自身没有清晰的目标,而是因职业心态成熟度欠缺、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导致了发展困难,最终错失了种种机会。可见,职场新人要用开放、自信、灵活变通的态度去应对挑战和机会,要“时刻准备着”。
职场新生代闪辞还是加薪2
95后职场新人闪辞多,过来人当做点什么
近日,一则关于“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的调查报告引来网友热议。随着90后甚至95后步入社会,在这些职场新生代中,“一言不合”就离职的案例似乎越来越多。
这份报告给出的一组数据更加直观: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到90后骤降到19个月,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辞职。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年长一辈的人看来,对某一职业的坚守是毋庸置疑的美德,任劳任怨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工作者必备的道德标准,甚至“从一而终”的职业观是许多“老一辈”人心中的期许和标杆。同样对企业而言,自然也希望员工保持稳定,发挥长期工作优势,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新人离职,单位用人成本增加,无疑加大了企事业单位的运转压力。
但是年轻人第一份工作时间的变短,难道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天性喜欢辞职吗?需要厘清的是,热爱事业和尽职尽责依旧是不变的职场伦理,不过对事业的热忱并不等于对某家单位的留恋,对不合适岗位的更换也并不代表对工作的懒散与懈怠。客观上来说,除了某些特殊行业和领域,岗位的更替与人员流动的自由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就业机制灵活与自由之发展态势。所以,对于90后、95后职场新人短期内更换工作的现象,不妨以乐观之心态和包容之态度接纳之。
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过来人的社会主流群体,面对年轻人第一份工作时间越来越短的现象,该做点什么,能做点什么,尽可能地减少年轻人离职给他们带来的损失。
首先是不歧视。对于第一份工作闪辞的年轻人,不先入为主地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做到平常心待之。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年轻人对人才自由流动的观念,在机会和待遇上给予公平的对待,不给职场新人灌输“职场毒鸡汤”,不以潜规则约束和限制年轻人。
其次是多关怀,在企业中塑造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有温度的优秀企业文化。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更多地加以关怀和帮助,给予更好的机会帮助年轻人成长,帮助年轻人培养起团队观念,快速融入集体。对于一些不可避免的人员流动,要主动减轻甚至消除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因此给年轻人造成的混乱与不安。
此外,还需做好职前培训和服务。在学校里即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培训和就业指导,通过进行就业讲座、职业规划、入职指导等,配合用人单位,在学校即给学生们“提前预习”的学习机会,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对于一些片面追求就业率的学校,更要改变自身观念,放弃非得就业才给毕业证、学位证等潜规则,努力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减少学生不必要的盲目就业,仓促就业。在学校外,政府、工会、企业应形成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能通过辛勤劳动、自由择业,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